Site Title
  • 我們的工作
    • 生態研究
    • 教育展覽
    • 國際交流
    • 校園計劃
  • 公眾活動
    • 環保基金:幫螢火蟲回家
    • 環保基金:解開昆蟲密碼-生物多樣性巡迴展覽
    • 參觀「螢火蟲生態教育廳」
    • 水棲昆蟲自然觀察教室
    • 生物多樣性學習日
    • 昔日活動 >
      • 2日1夜生態及環保學習體驗營
      • 香港昆蟲節 2016 >
        • 香港昆蟲節 繪畫比賽
        • 香港昆蟲節 攝影比賽
      • 生物多樣性體驗學習計劃
      • Amazing Forest
      • 重建螢火蟲館
  • 校園環境教育活動
    • 螢火蟲校園飼育計劃
    • 螢火蟲繽紛巡禮FunDay
    • 環保基金:解開昆蟲密碼-生物多樣性巡迴展覽
    • 中小學全方位學習系列
    • STEM X 螢火蟲 科學營
  • 螢火蟲生態教育廳
    • 參觀「螢火蟲生態教育廳」
  • 香港螢火蟲館
    • 預約到訪
    • 前往方法
  • 棲地復育
  • 捐款支持
    • 訂購「螢之話語」
    • 義工招募
    • 《螢火蟲之友》計劃
  • 傳媒報導
    • 鏗鏘集 專訪
  • 聯絡我們
籌錢維修【香港螢火蟲館】

香港螢火蟲館(Hong Kong Firefly Museum)是2010年於南大嶼山大浪村設立,是香港首個螢火蟲保育及教育基地,負責大浪村螢火蟲保育工作及免費予訪客參觀,我們從沒有得到任何政府或私營機構的資助,一直都是自負盈虧、不收分文為到訪的客人講解螢火蟲保育訊息,因為我們不希望設有門檻阻礙任何人瞭解螢火蟲的保育意義,並且讓市民能在安全、不干擾螢火蟲棲息地的情況下,學習螢火蟲保育知識及瞭解其對環境的貢獻,從成立至今,參觀人數超過3500名,已招待至少75個團體及機構。


現時面對的問題…
香港螢火蟲館是由熱心村民借出的村屋而成,村屋距今已有五十年歷史,雖然於2010年設立螢火蟲館時做過簡單翻新,唯四年裡經歷過多場颱風及黑雨後,天花瓦頂鬆脫剝落日益嚴重、屋頂漏水令到室內牆身發霉、出現大面積的水泡、而黑房亦因為白蟻蛀食而整幅天花木板倒塌。我們已於上年年中暫停開放並進行緊急維修,但維修期間用作支撐屋頂的橫樑突然塌下,原來橫樑已被白蟻蛀通……

要徹底解決以上的問題,就要進行大型維修翻新,包括將整個舊式瓦片頂拆去換成石屎,滲水嚴重的牆身扑爛再起等,面對資金短缺的問題,我們曾經想過放棄,但在閉館期間我們仍然收到很多預約到訪的查詢電話,這些都是撐著我們的力量!我們深信香港仍然有很多關心自然環境、想為保護環境而出一份力的有心人,所以今日我們向群眾籌募善款維修香港螢火蟲館,希望大家支持我們繼續走下去,我們很希望能夠繼續透過螢火蟲館,將保護環境的種子深深埋在更多人的心上。是次亦是我們自註册成為非牟利慈善機構(稅局編號#91/12415) 後,首次向公眾籌募捐款,希望有心人士能夠多多支持我們!


裝修工程及預算金額
按以下的維修項目,初步估算所涉及的費用為HK$250,000,憑我們之力實在難以悉數負擔,所以,你的支持對我們十分重要!

1.      將整個舊式瓦片頂拆去換成石屎頂
2.      將滲水嚴重的牆身扑爛重新再造
3.      由現時一層翻新成兩層
4.      防水執漏保護
5.      加建樓梯、扶手等不少內部構件
6.      油漆粉刷及新做電制位
7.      安裝冷氣(因舊式結構未能安裝冷氣,因此螢火蟲館於夏季時室溫高達32度,經翻新後就可安裝)


目標金額
而是次籌募得來的費用,將會用作香港螢火蟲館的維修。

HK$80,000 - 我們以此為最低集資金額,作一個起點,但其餘款項需要另行尋找資金,並由我們自掏腰包補貼。

HK$160,000 - 這金額能夠支付7成的維修費用,但其餘款項需要另行尋找資金,並由我們自掏腰包補貼。

HK$260,000 - 要是能成功籌集得這個金額,足以解決我們在維修上的費用,並且能夠支付製作展板及增添水族器材等支出!我們會於維修工程完工後,舉辦開放日並邀請所有捐款人及支持者到來參觀新香港螢火蟲館,接受我們的感謝與祝福!

是次的所有捐款,在扣除維修成本後如有任何餘額,將悉數使用於螢火蟲的保育項目上。


 香港螢火蟲館的歷史
位於南大嶼山的大浪村彷如一個全天然生態島嶼,由於遠離市區,這村莊保存著許多香港珍稀的野生動植物例如褐魚鴞、赤麂、面臨絕種的香港鬥魚等。在50年代,因為山上的天然水能種植優質稻米,故村民均以耕作水田為生,孕育了不少螢火蟲,夏天時每晚均可見螢光處處。但隨著經濟發展,村內居民紛紛轉移到城市生活及工作,大部份水田及農田都變成棄耕地。

2004年一對熱心夫婦炳哥、炳嫂來到此地,深深被大浪村的自然環境吸引著,他們每天都開闢棄耕土地、清理雜草垃圾、重建花圃等,用了一年多的時間終於將棄耕地重新整理,並在此開設了有機農莊及餐廳。直至有一晚炳嫂於夜間巡田時發現田裡滿佈發光生物,從此開展了大浪村保育螢火蟲的新一頁。

2009年我們接到炳嫂的查詢電話,隨即前往大浪村進行長達3個月的環境評估及螢火蟲品種調查,結果顯示棲息於大浪村的螢火蟲為雌光螢(Rhagophthalmus),經國際專家鑑定後,牠是繼香港曲翅螢(Pteroptyx maipo) 後第二種香港獨有的新品種螢火蟲。

為有效保護村內珍貴的雌光螢,2010年我們在大浪村設立了「香港螢火蟲館」,為村莊的螢火蟲進行保育與研究工作,亦是香港首個螢火蟲保育基地,並免費為來訪者講解螢火蟲的保育知識,自2010年成立至2014年10月,參觀人數超過3500名,已招待至少75個團體及機構。


我們是誰?
「螢火蟲保育基金會」前身為「香港螢火蟲研究協會」,創立於2008年,是香港首個主力推動螢火蟲保育及實行螢火蟲復育的研究機構。協會透過保育及復育螢火蟲及與其生態相關的生物,喚醒市民對保護香港環境的重視、透過保育螢火蟲而保護整個生態環境生生不息。

協會創立之初已展開一系列研究項目,包括螢火蟲的研究普查、數量統計、棲息地評估、復育研究,除此之外,亦以不同方式向公眾推廣保育螢火蟲的重要,包括:講座、校園展覽、工作坊、專題項目、實地考察及國際交流等。

為了令生態保育的工作更有系統及將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推動到全港市民,協會於2013年正式成立「螢火蟲保育基金會」,並註册成為非牟利慈善機構(稅局編號#91/12415)


我們的宗旨
● 提倡昆蟲生態之研究與保育,尤其對於螢火蟲及與其生態相關的生物。
● 透過不同媒介來加強市民對螢火蟲及生態保育的認識。
● 提倡螢火蟲的保育和其生態的保護意識,令市民了解牠們的生態價值。
● 舉辦講座、考察團及組織會議、研討會、展覽其他活動,以推廣生態保育等心得交流
● 落實昆蟲及自然生態之保育計劃、推動自然與環境教育。
● 研究並提倡加以保護本地的螢火蟲及其生態,讓公眾認識和了解香港的螢火蟲及其相關生態的生物在其原生環境和生物鏈中的重要性。


經費來源主要來自以下渠道
自資經營-本會是自資經營,自2008年至今並沒有向任何機構或政府申領任何資助。

捐款-本會所籌得的捐款,均悉數用於研究、保育工作、日常營運開支,並且有效地使用於螢火蟲的保育項目上。

其他形式的捐助-本會接受物品捐助,例如: 捐贈實驗室器材、環境檢測儀器、水族用品等。


創立人
麥肇峰先生致力於環境教育,擁有超過十年為不同學校與機構舉辦綠色活動的經驗。麥先生是香港首位專門研究螢火蟲復育技術的專業人員,對螢火蟲生態有非常深入的研究,在2008年創立香港螢火蟲研究協會(螢火蟲保育基金會前身),帶領調查隊展開一系列研究項目,包括螢火蟲的研究普查、數量統計、棲息地評估、復育研究外,亦以不同方式向公眾推廣保育螢火蟲的重要,包括:講座、校園展覽、工作坊、專題項目、實地考察及國際交流。

現時麥先生除擔當香港代表每年到不同國家參與螢火蟲保育的國際會議及與海外專家作交流,亦是本地及海外數項螢火蟲棲地修復項目的顧問

图片

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